修改密码×

关于申请加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提升 暨教师专业成长行动研究”课题的通知

时间:2017-12-30    点击数:2865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开展“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暨教师专业成长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17JSSKT002,负责人:陈虹)”研究,希望各地教科研及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及幼儿教育部门收函后积极参与,现将课题研究方向、内容、组织机构、预计成果及课题申请(附件2)等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题研究目的:

    1.了解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

    2.分析新时代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序列化特征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和教师成长发展的相关规律。

3.建构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培训的有效机制。

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函见PDF(先双击PDF图标,然后点“打开”)。

 20170420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的课题立项函.pdf

三、课题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分为文献综述、测评调查、智能数据分析、课程标准、典型案例、综合研究专题及高等教育专题等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及其相关研究任务详见附件1。

四、课题预计成果:

报告《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 ;出版《新时代“好老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规律及成功案例》 ;编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心育培训框架及课程标准》或《指导意见》(2020-2030试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暨教师专业成长行动研究”总课题组

                               二0一七年十月十日

附件1

课题研究核心研究小组及其相关研究任务

文献综述组:

1.国内外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界定,国内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综述(包括过去、现在、未来)

2.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与其他行业从人员(如医生、警察人员、律师、编辑记者、竞技性体育运动员、国家公务员、航空航天飞行等)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比较研究(含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

3.教师的角色(职业)心理和专业心理研究

一方面,需要研究教师的角色心理是什么,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哪些因素,如四有、仁爱之心、师德、职业特点、义情、仁义、善义和关怀、耐心、情绪等;如教师自我认知;包括师范生、大学教师、专业教师的职业准备。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有哪些,传统教师心理素质状况与提升积极心理素质后形成的情绪有何区别,如何区别哪些是传统心理还是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品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怎么形成,影响要素是什么,教师消极心理如何向积极心理转化?通过提升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解决职业倦怠、跑偏等问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教师心理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如除道德外,情绪到底是什么情况),本成果的主要突出问题是: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对应于消极心理是怎样一种关系、作用、影响、过程?

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心理是什么,所有教师基本是复合型职业要求,需掌握学习心理、人际心理(师生交往),结合这两个才算是好教师,教师入职怎么考核,为什么这么考核,今后怎么处理他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干扰、我们怎么对应,专业发展时如何培养和培训,怎样形成一去精干队伍?

4.关注中国“教育家”品质的研究。

教师的角色心理、专业心理和教育家品质,这三项都有积极心理品质不可替代的要素,如角色心理比较隐性。系统研究教师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为后期论证提供厚重的理论基础;同时,如何从一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传统心理学的研究从发,说明“教育家”品质研究的创新点、现实价值、实践价值、理论价值。

测评调查组:

推荐测评量表、计分方式及曾经做过的相关研究报告;

落实实验基地、实验区、实验校教师测评,测评对象师资情况应包括农村及城镇的校领导和各类教师等;

落实测评地域属性、对象专业属性及数量、年龄等生物学属性;

智能数据组:

数据筛查、统计分析

互联网测评系统的建设

量化数据与质性访谈的有机结合

课程标准组:

《中小学教师、校长心育培训课程标准》或《指导意见》(2020-2030试行)、《幼儿园教师、园长心育培训课程标准》或《指导意见》(2020-2030试行)是个什么标准,包括几类、几级、几维、哪些项、细目是什么,解决哪些问题,如何与教师的心育能力相结合?同时要求征求各省市培训机构意见与材料,研究该标准都应包括哪些指标?比如:职业心理素质、教师核心素养(对应于学生核心素养)、心育教师上岗(教学或班级管理)应具有怎样的积极心态(心理素质、情绪心态等),教师的学习发展、如何融入人文关怀等。收集各地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培养标准、制度、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国培或省培文件地,汇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心育培训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框架等),汇总成征求《标准》意见稿至总课题组。

培训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容,要能够教学化、教养化,框架包括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如何去养成,如善良、宽容、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师爱师德,如何对待职业倦怠,职业倦怠里有些是道德问题,类似师德扩大化、师德研究在此课题中的作用。此《课程标准》或《指导意见》认证的意义在于:要是共同目标,要能够指标化,要能够教育和教养。(认证是指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课程标准的研究目的第一位是把培养教师成为健康乐观向上的人,同时,将健康乐观向上的特点和内涵,嵌入教师素养、学生素养,支撑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培养师生共同形成积极人格、美德、积极心理,从而建立积极的教育工作制度和人文文化。

典型案例组:

总体研究100多例的典型案例。首先,通过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环境和经历,挖掘、提交和分析本区域部分特级(或高级)教师、阳光教师、师德典型、育人楷模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历程和他们乐观为人(有趣教学)访谈性(传记性)文字案例;其次,访谈教师自己的幼年、童年经历对自身成长的心理影响及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研究;最后,研究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对应于消极心理是怎样一种关系、形成原因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形成过程有哪些变化、共性的规律是什么、对人的不同阶段有哪些积极作用。因为心理学研究有主观、客观,先天、后天因素影响,所以典型案例的访谈要在追问、考究,梳理数据时发现规律,说明创新点、现实价值、实践价值、理论价值。

一、各专题组人员结构数量(拟):

1、文献综述专题组组长、副组长若干;

2、测评调查专题组组长、副组长若干;

3、智能数据专题组组长、副组长若干;

4、课程标准组组长、副组长若干;

5、典型案例专题组组长、副组长若干;

各核心组成员需参加开题会议,讨论课题各组方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及总课题组将届时颁发聘书。

内容较多,请直接下载文档

20171030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课题函件(第二次).doc



想咨询 约客服 找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