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密码×

蓝皮书报告 |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不足,心理健康技能运用需提高,家庭环境影响明显

时间:2021-03-18    点击数:7240

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健康发展,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群体在学习、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增大,呈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心理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趋势。
为改善这一状况,心理健康领域内的学者们建议从提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素养入手。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人们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 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我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二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书中专题报告了《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改善国民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应该从孩子抓起,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对于国民整体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更为紧迫,更具有长远意义。微信图片_20210318133736.jpg


2020年4月至8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发展中心对山东、河北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3万名10-19岁的青少年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素养调查研究。重点考察了心理疾病的预防、心理疾病的识别、心理疾病的干预与治疗、家庭教育与保护、自杀预防5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人际支持、认知重评和转移注意3种情绪调节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意识和专业心理求助的态度。
从报告的总体来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稳中有升。总达标率为14.24%(2018年全国居民调查基线水平约为10%),其中,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意识的达标率分别为20.4%、65.6%和92.3%。
结果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较好,能够重视心理健康,也初步具备了心理健康知识基础,平均能够对60%以上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出正确回答。60%以上青少年能够初步使用一种情绪调节技能。当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30%以上青少年肯定会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当家人或朋友出现心理问题时,50%以上青少年肯定会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这些均表明,我国青少年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健康素养。
但是,报告中的研究结果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启示我们在将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中予以关注。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是制约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短板



报告中指出,青少年对一部分心理健康知识题目的正确作答率很低。
例如,题目“抑郁症服药好转后,可以自己一边逐渐减少药量一边观察”,作答正确的人数不足四分之一,这会对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再例如,题目“决定了要自杀的人是不会告诉别人的”的作答有近80%的人群都没有掌握。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自杀想法的人在自杀行为实施之前,几乎都经历过挣扎、犹豫、求救、失望,会有一些预警或求救信号,这是发现和预防自杀行为的机会。当人们不了解这一知识时,就可能会忽略身边人发出的预警或求救信号,从而错失挽救生命的机会。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结构的不平衡性,提示我们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而且要针对青少年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健康风险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知识普及。



2
青少年心理健康技能的学习与运用值得关注



报告中指出,虽然半数以上青少年掌握一种以上基本情绪调节方法,但是更倾向于运用转移注意来解决困境。尽管人们对某件事情过分焦虑时,把注意力转移到令人放松的事情上可以有效缓解负性情绪,但是,这种方法适应的情境是有限的、暂时的,单一运用这种方法,并不利于真正克服焦虑。
相对而言,认知重评和人际支持是更有效和更持久的情绪调节方法,然而,青少年们却运用相对不足。
这启示我们,向青少年传授更多的预防与缓解情绪问题的技能,并加强在日常学习生活的实践运用,也许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更为根本与长远的工作。



3
高年级阶段青少年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亟待重视



报告中指出,随着青少年年龄、年级的提高,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逐渐变得消极,高中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显著比初中生和小学生更消极。同时发现,青少年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受抑郁的负性影响最大。
这一发现警示我们: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等很大的学业压力,是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也可能导致他们求助态度更加消极。这种负性循环,将会加大青少年心理问题恶化、无法及时干预和治疗的风险。
对此,一方面社会、学校和家庭应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主动地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主动地消解他们的认识误区和困扰,主动地帮助他们及早发现、识别和干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提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要从低年级抓起,孩子们遇有心理问题时,越早向专业人员求助,越容易生成这种有效解决心理困扰的经验,到了高年级也会更愿意以专业求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4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不容忽视



报告中指出,无论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还是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都受到家庭因素的重要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越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越低。青少年在遇有自己、家人或朋友出现心理问题时,是否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受经济状况、父母之间关系影响很大。经济状况差,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青少年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也更消极。
这些发现进一步提示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的同时,还要关注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作用。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父母还要从改善夫妻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做起。


相关链接:
1.《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2. 图解 |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3. 蓝皮书总报告 |《2020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现状、趋势与服务需求》:意识增强,表现乐观,需求多重,但地区和人群差异明显
4. 蓝皮书报告 | 《2019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不同年龄不同职称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多样
5. 蓝皮书报告 | 《2020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工作-家庭冲突影响工作倦怠
6.蓝皮书报告 | 《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稳中有降,抑郁检出率平稳,九成孩子睡眠不足
7.蓝皮书报告 |《2020年广东地区产业工人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调查》:整体状况良好,关注自我调节、教育孩子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知识
8.蓝皮书报告 |《20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需求》:心理健康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技能,但仍有待提高


关闭窗口
想咨询 约客服 找专家